“云上”钉钉加速输出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成功罷免基進黨立委陳柏惟後順勢登高一呼,表示年底的1218公投,是全民對政府投下不信任票,希望把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感與憤怒,發洩在公投上,並讓公投的結果重重打執政黨一巴掌。
於是雖然原爆是如此大規模的悲劇事件,多年來如果日本明顯提及此事,總是會惹來美國的強勢干預,以及中國的憤怒抗議。文:楊照 【導讀】以小說色彩包覆的紀實力量——《黑雨》的驚世價值 這是個漫長的過程,讓日本人終於得以恣意回顧廣島原爆帶來的人間地獄景象。
挾著這樣的聲望與成就,已經超過六十歲的今村昌平勇敢地挑戰了下一個敏感的題材,將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在廣島引爆的事件,以高度風格化的攝影手法,卻又帶著強烈寫實記錄精神地搬上了銀幕。原爆事件是日本和美國,乃至於日本和中國之間的敏感心結。這已經不是小說了,井伏鱒二所要傳遞的閱讀感受,絕對不是虛構的戲劇性,毋寧是現實寫真擊打胸臆的震撼與同情。因為井伏鱒二原本就取得了重松靜馬的同意,將日記中部分內容放入小說中,還為了表示感激之意,而將小說中主要敘述者的名字取為「閑間重松」。一方面遭受原爆的殘酷、不人道破壞代價,相當程度上等於是日本的戰爭救贖。
井伏鱒二將那段震駭經驗存留心中,終於在二十年後形諸於文字紀錄。這部電影是由今村昌平執導的《黑雨》。但當涉及到美國貿易代表署和美台貿易談判的未來時,結果可能不同。
我們不需要在兩個選舉中間還加上一個選舉,因為這給人們製造了更多的官僚障礙。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不過,我認為這次公投仍像是一場期中選舉,無論這些提案是通過或是失敗,它對2022年地方選舉的策略會有很多影響。」因為在美國有一些人並不那麼熱衷於跟台灣交好,我確信他們會把這作為美國不需要與台灣建立更緊密關係的理由。
如果萊克多巴胺豬肉公投通過,重點就在於民進黨要如何處理,使其在國內仍然保持合法性。我擔心的是,當台灣有這麼多緊迫的問題時,它被解決的速度就會不斷降低,因為台灣的政治時間很多都花在了公投和罷免上。
歸根結底,目前重要的不是公投是否通過,而是各黨派對公投結果的反應。民進黨在這次的過程中,讓該黨內部年輕的政治家和黨員在公投活動中扮演主導的角色。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不想跟著黨投票。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受訪對象:南樂(Lev Nachman,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主要專注台灣與香港的政黨政治發展) 德國之聲:台灣將在週六就四個公投議題進行投票,其中一個可能對美台關係產生影響的議題是關於萊克多巴胺豬肉的議題。
那些質疑美國是否該推進與台灣之間的貿易法案的人,肯定會以此為藉口說:「當他們自己決定不想購買美國產品時,我們為什麼要和台灣糾纏不清。台灣現在的問題是,由於公投是安排在沒有選舉的那一年,這意味著台灣每年都會有一次選舉,我認為這樣的選舉次數太頻繁了。說實話,並不是說核電或藻礁的議題不重要,只是台灣在2021年,有更多緊迫的問題正在發生。最重要的是,如果政治人物總是在競選,他們就不能專注於寫法案和通過法案。
我認為若我們要確定議題的優先次序,這些公投的題目不一定是對台灣影響最大的問題。我不認為大多數的美國人會這麼想,但這個可能的公投結果將成為那群人論述中的一個要點。
德國之聲:這些公投有多少是關於人們將要投票的話題,又有多少是關於政黨試圖利用公投,作為推動自己的支持率以及傷害另一方的方式? 南樂:我認為多數的公投題目都會通過,但我認為今年和2018年的最大區別是,民進黨的地位不像2018年一樣邊緣化,蔡英文的支持率也不像當年那麼低。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由於這次公投不是發生在與2018公投相同的政治背景下,因此,我不認為它對每個政黨的影響會像上次一樣大。公投和罷免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台灣政黨爭取支持率的工具,公投不一定是被用來實現其真正目的。我認為這意味著在2022年,民進黨會推動更多年輕人投入地方選舉。©️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這樣的結果會阻礙台灣民主的蓬勃發展。國民黨的競選方式將是未來的一個標誌,但對民進黨來說也是如此。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德國之聲:您認為兩黨是否有將這次公投,視為2022年期中選舉做準備的一種方式?您認為公投在多大程度上已經成為政黨調整其支持度的工具? 南樂:我認為兩個政黨,都在透過公投試驗他們該如何應對2022年的選舉
這真的不是「我的上師說了什麼,我就聽從」那麼簡單的事,我需要看見更多證據,我需要親自去揭開簾幕,去看看背後藏著什麼鬼怪或貓膩。首先,來講講「反疫苗」 「但葉覓覓反疫苗的理由,則是極端的『陰謀論』,各種主張彼此矛盾且誇大,連主謀都不一致。
我相信有許多沒有通報的死亡黑數。所有反疫苗的專家影片,即使提出再多科學證據,只要一上傳到YouTube,沒有幾天就會被自動下架,於是人們只能尋找其他冷門的平台來傳播。
基於詩人的叛逆精神,越是被禁止,我就越要寫,肆無忌憚地寫,寫到身敗名裂都無所謂。根據衛福部的資料,從五月疫苗開打至今(12月12日),台灣已經有1186個人死亡,5991人出現嚴重不良反應,7435人出現非嚴重不良反應。法官裁定醫院必須給予病人伊維菌素來治療,結果病人順利脫離呼吸器,救回一命。因此,身為當事人,我需要跳出來平衡報導一下,無法假裝沒看見。
我健康的五嬸婆七月打完莫德納,八月心臟痛但檢查不出原因,十月就過世了。你們知道這些醫師要冒著多大的生命危險,才敢站出來說出這些話嗎?他們極可能已經丟到他們的工作了。
打疫苗死掉的人數,已經遠遠超越得新冠死掉的人數,更不用提打完後引發血栓、腦中風、癌症、心肌梗塞、心肌炎、格林巴利症候群、失明、皮膚病、流產、面癱……。而且從2021年6月開始,印度北方邦,這個人口高達2億4千萬人等於世界第5大國的印度最大邦,就一直完全壓制了疫情,一直到11月每天新確診的人數只有10人上下。
王醫師寫道:「但光是想到在加護病房裡的病人,竟然要靠著法官和律師而不是加護病房裡的醫師才能活下來,就讓人不寒而慄。我也推薦《Plandemic》這部被社交媒體驅逐的禁片。
至於為何要用「喵喵」兩字取代疫苗?是情非得已的。更扯的是,即使病人的病況改善,醫院不服,還要繼續上訴。在美國,有家屬請求用伊維菌素來救治得了新冠的家人,醫院不肯,於是家屬告上法院。沒有人會無聊到砸毀自己的信譽,來對全世界捏造不實謠言啊。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台灣從今年五月到十月,比去年多死了8114個人,是正常的嗎? 大家總是說,利大於弊,疫苗是中止疫情的唯一解方(事實證明,打完疫苗還是會感染還是會死亡,而且病毒更加變種,疫情沒有消失)。是否有去思考:這病症真的無藥可醫嗎?最近,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王明鉅醫師在臉書發了兩篇文章,講的是用伊維菌素治療新冠的故事。
有興趣的讀者,請去看看德國人權律師Reiner Fuellmich的影片,裡面是他和150位各領域專家訪談過後的重點精華,完整呈現了陰謀的原貌。」 想一想,有多少得了新冠的病患,就這樣等不到救治的解藥、白白冤死?想一想,為何得了新冠之後明明有強壯的抗體,卻還要被逼迫打研發不到一年的實驗針劑來取得健康通行證?可以救人命的解藥被政府禁用,殺人後免責的疫苗卻被各國強制施打?我們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瘋狂世界? 以上關於疫苗的討論,就到此為止吧。
但在二個月之內就完全控制了疫情,每天新確診人數降低了99.5%。」這句話是很有問題的,過去六個月來,我確實在臉書寫了無數反對新冠疫苗的文章,但有百分之九十的貼文,都是基於國外專家學者的研究和訪談,都是從科學和醫學的角度來寫的。
最新留言